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谈金融开放:要坚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开放原则

来源:经济观察时间:2019-10-18 15:08:55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自2018年4月新的金融开放时间表宣布以来,我国金融开放步伐不断“调快”。8月10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的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CF40特邀嘉宾、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演讲中,就金融开放谈了几点看法。

尚福林表示,首先,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与金融形势之下,要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扩大对外开放的金融战略。

他肯定了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益处。第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是我国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我国银行业现代化改革初期,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内银行业开拓贸易金融、大宗商品融资、衍生交易等特色领域。从而促进了我们业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是从银行业讲;保险业看,从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作为第一家保险公司到现在,吸引了外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弥补了国内保险业部分空白。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在证券市场专门设立了B股市场,筹资外资资金50多亿美元也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接轨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尚福林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七大跨境和离岸支付货币。沪深港通机制持续优化,沪伦通正式启动,国际知名指数,A股纳入比例,目前银行业总规模已经居全球第一,保费收入和证券市场总市值稳居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金融机构办理中资企业境外发债、上市、并购、融资等等业务,弥补了原有金融服务的短板。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示范作用和鲶鱼效应,为我国金融业探索符合市场基本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第二,尚福林表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要对国家的开放潜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力和吸引力。充分估计我国金融市场在应对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方面强大的韧性;要看到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还有巨大的潜力。

尚福林表示,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一度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贸易总体放缓,一些国家经历了漫长的缩表过程。这个波及效应现在仍然在显现。当前,个别国家单边主义加强,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在变动中加剧,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不确定性还在增加。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金融市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韧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外资金融机构曾经选择出售,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海外资产。主动减持中资银行的股份,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经营在中国出现了问题,而主要是为了修复母行因为金融危机受到重创的资本负债表。

“当时有一家外资银行是2015年退出中国,后来我们认真分析了它这个情况。它当时在中国区的业务,业务比前一年增长还很好,而且在整个亚太地区也是经营最好的,就这家银行在中国的机构。它退出中国,主要就是战略上回归母国。”尚福林回忆称。

另一方面,尚福林表示,要看到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还有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之初定:外资银行需要有200亿美元以上才能在中国设立机构。那么这些大型机构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机构。目前,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17家银行在华设立了995家营业性机构以及155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3万亿元。比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增长了9倍多。2018年,实现净利润是240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净利润16倍多。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1.12万亿元,也比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增长了73倍。增长幅度是非常快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外资银行资产占我们全部商业银行资产的比重还很低,不是比较低,还很低。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算是在整个金融体系当中占比比较高的,还不到6%。外资占A股市场的比重是2%,占我国外汇市场比重是29%,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来,我们开放的空间还很大。”尚福林称。

因此,他认为,在金融开放中,要坚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开放原则。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向内看需要通过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向外看要把握机遇。

标签: 银监会主席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步伐明显加快
下一篇:汽车工业发展路上的普惠金融探索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