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花式”竞争驱逐供应链金融

来源: 中国证券报时间:2019-09-11 11:02:16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小微企业“贷款获得感”明显改善,融资环境好转。多地采用“银行+担保公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形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使资本脱虚向实,流向实体经济。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6.6%。分析人士表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蕴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通常是依托产业链条上核心的信用实现融资。不同行业的核心企业的配合度不同,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回款路径锁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小微融资环境改善

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军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公司的银行贷款利率有明显下降。“只有5%多一点,比二套房贷利率还要低。中央‘保持房贷利率,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政策意图很明显。”他说。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普遍有所改善。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龙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8年6月,其所在公司计划扩建生产基地,资金周转出现缺口,急需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当时浙商银行兰州分行了解到这种情况,给公司放贷300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扩大了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

浙商银行兰州分行党委委员石光英解释,中美国玉水果玉米公司是当地知名的龙头企业,公司采用种植合伙人制度,即“公司+农户”,此次借贷人是农户。但水果玉米不符合抵押物的标准,而且把钱直接贷给农户难以控制资金去向,所以,银行经过尽职摸底后,决定采取“银行+担保公司+核心企业+农户”的创新方式,通过甘肃金融控股集团这样的政府背景公司做担保,贷款给种植农户,由农户采购玉米种子等经营需求定向支付给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统一为农户扩大经营规模。这样一来,对银行而言总体风险可控。

浙商银行兰州分行行长申健指出,像上述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为解决养殖户因无抵押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采取“银行+担保公司+核心企业+农户”等新模式,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开发,成功向小微企业或养殖农户发放贷款。

中国证券报记者亦从中原银行相关人员处了解到,针对河南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A客户,其养殖业上游客户多为农业合作社,为了解决上游合作社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特点,中原银行依托A集团核心批量授信额度,为上游养殖合作社融资,期限3年,专项用于猪场建设和改扩建,并由A提供差额补足责任,追加相应的担保方式。中原银行通过该种模式,累计为13户农村合作社放款;同时A客户利用供应链金融加强了上游合作社的管理,提高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管控能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城商行、农商行2019年半年报发现,除个别银行外,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升,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多数在20%左右,净利润同比增幅多数在15%左右。其中,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正在发力供应链金融,使之重新成为上述银行的业务增长点。

紧扣核心企业

供应链金融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以真实贸易为前提,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上海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人士表示,基于真实贸易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对企业还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公司会把存货在还没卖出去的情况下质押给银行,增加流动性。如果流动性紧张,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企业发展。”上述负责人介绍。

某中部地区城商行人士坦言,供应链金融在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客户融资需求方面具有很重要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差,客观上影响了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意愿。

他表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资产少、业务规模小、信用弱”等特点,小微企业在开展供应链融资,通常是依托产业链条上核心的信用实现融资。而不同行业核心企业的配合度不同,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实、回款路径锁定的问题难以实现。如现代物流行业,市场容量大、客户群体多,但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客户群体,依靠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难以满足大规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物流仓储监管又是开展动产融资的重要风险防控措施,存在“看不住、处置难、货品真实性难以确保”等问题。

此外,城商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还存在一个难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是以产业链为依托,上下游客户遍布全球或全国,对于城商行开展区域外的业务,账户开立是其中一大难点。

某股份行人士认为,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应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产业聚焦。应发挥供应链金融“降本”与“增效”作用,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区域特色产业;二是政策引导。引导行业龙头、金融机构、服务平台等共建产业联盟,共同探索实施供应链金融模式。牵头设立供应链金融发展基金,发挥好政府背景地方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利用好财政扶持的杠杆作用,支持区域的供应链金融发展;三是信息互通。要整合供应链信息资源,支持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上海某银行的一位支行长介绍,目前他们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还是基于上下游贸易合同、发票,上下游交易链来进行核实。

重视需求不足问题

融资环境的改善固然增加企业活力。但目前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足,也是应当正视的问题。

上海冉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军介绍,他的公司属于软件行业,经过多年奋斗,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这恐怕是能够得到低息贷款的核心要素。他表示,他们企业所在的园区,有1万多家中小企业,但活跃的只有一半。而王永军的公司年营收4000万元左右,已经是这些活跃企业中排名前2%的佼佼者。

今年以来,贸易环境变化导致不少出口企业都转做内销,这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关键是需求不足,我不会借很多钱来扩大业务。兴业银行给我500万元授信额度,但我只用了300万元。建行给我100万元授信额度,我打算让他们减少授信。我要把财务杠杆降下来。”王永军透露。

8月12日,央行发布的7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社融增量当月仅有1.01万亿元,广义货币(M2)增速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至8.1%。

央行在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从服务微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仍是三项首要任务保持不变。要服务实体经济,继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并强调通过机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和精准发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过去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其中,截至2019年6月末,五大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较2018年全年下降0.66个百分点,再加上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相当于降低其他融资成本0.57个百分点,合计已超过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进一步降低民企、小微实际融资成本仍然是政策调控的重点,也是结构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体现。即并非直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而是通过贷款利率并轨来实现。通过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促进存款市场的合理竞争,才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力之举。(记者 高改芳 戴安琪)

标签: 商业银行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银保监会:一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下一篇:银行零售金融转型初见成效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