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总经理杨贺龙在山西太原举办的“新形势下政府投融资模式创新研讨会”上指出,从2014年开始,融资平台的融资使命就结束了,已经没有未来。但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15〕42号文,明确“大力推动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脱钩,进行市场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在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前提下,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脱钩了就可以做PPP,能否脱钩是一个问题。或者说,23号文没有明确与42号文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资平台下一步怎么办?城市的存量资产就是融资平台的增量资产,城市的存量资产是什么?很多政府领导说,城市只有一些公益性资产,公益性资产不能“装”进来。但是随着存量债务的甄别与剥离,融资平台可以做什么,能不能只甄别不剥离?
甄别完成后剥离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政府不可能清除存量债务,所以建议先把存量债务放在账上,但是不要去动它,只要不动就不违规,融资平台帮助政府管钱不收钱,这是可以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城市要有真正的经营性资产。
首先,经营性资产来源于特许经营权。
城市的经营性资产从何而来?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好多资产早已变卖完,手里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其实,有一些资产是最好的,比如特许经营权。
以道路养护为例,洛阳市政在2008年改制的时候,获得洛阳市10年的城市道路养护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意味着城市道路的养护都归属于洛阳市政。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来的城市道路、主干道成倍数增长,每年按定额计算,如今洛阳市政道路养护费一年大约8000万元。如果不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10年的道路养护费用即是8亿元,以8亿元的特许经营权去质押,可以获得一笔融资。
其他诸如城市的路灯、供暖、供气、节能改造等等,这些特许经营权都可以视作城市的存量资产。公交可以与公交站场线路一体化、停车场、新能源等打包在一起,路灯可以与合同能源管理打包在一起,即使以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等到期限一到,政府还是可以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直接交付给融资平台。这种实打实经营的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作资产证券化直接融资。日照、东营、大庆、洛阳等地都有成功的经验,不失为融资平台获取资产的途径。
其次,以产业引导和培育来驱动城市发展。
一位企业的老总说,最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拿300亿元去培育产业。融资平台的命运跟城市息息相关,既是如此,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就应该与城市挂钩。
比如,大庆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缺油成为掣肘城市发展的难题。当一座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唯有转型方可突破。而一个城市的转型、一个区域的转型一定是要基于产业,所以城市要大力培育产业。大庆是一个百湖之城,它可以发展生态、土壤修复、旅游、农业等产业。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规划,很多地方的规划里面会谈到城市的十大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等。产业的引导者、培育者不一定是政府,还可以是融资平台。城市兴则平台兴,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城投公司应该责无旁贷代表政府去培育地方的产业,挖掘经济增长点,为城市的产业转型燃一把火。培育产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了不要紧,一旦成功便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很多城投公司正积极在地产、生态、旅游等各个领域培育产业。
城投公司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来发展。产业培育成功之后就有收益,收益来源于税收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只有产业发展得好、城市转型成功,才能吸引人才;只有人才聚集才能使土地增值。所以先育产业后聚人才,再带动就业,然后带动土地增值,融资平台又能够产生基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单靠举债和社会资本投资过日子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上为增加财政资金收入提供了借鉴,让平台发挥自身的功能产生更多的收入,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金可支配,才能赢得未来的无限可能。
总结起来,融资平台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培育产业。财金〔2018〕23号文中明确了这样的表述“国有企业(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是国有企业的一种。它一定会是最好最优质的国有企业,很多地方的施工企业不一定能够与之相比。我们预见,融资平台将是未来3到5年地方最好的国有企业。
中建三局与张家口的融资平台一起成立了京北公司,按照这个思路,今后融资平台将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以合资的方式运营,成为真正的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各个地方的社会资本一定会与融资平台来合作,中建政研致力于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升级,站出来代表政府去运营整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如何用好PPP也将是后续深入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