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逝的手艺:“美颜师”用笔修复黑白照片修复光阴

来源:钱江晚报时间:2018-05-29 14:11:07

修版的铅笔为什么要削得这么细这么长?

朱耀坤说:“长,是为了手影子不挡住底片,细是为了修得更精准。”

“修得最多的是脸部。特别是脸上的青春痘,我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上就没有痘痘了。”

“比如眼尾皱纹有白点,就要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看上去年轻。”

除了修掉瑕疵,朱耀坤有时还要给照片美颜:加深阴面,让脸部更有立体感;给女士画上几笔睫毛、添两个酒窝……

一天八小时,他都这样耐心地在底片上一点点修出细腻的皮肤纹路,画阴影,留高光。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去年4月份,何先生带了一张姑妈的老照片,希望能把照片中的姑妈修得更好看一些。姑妈抚养他长大,俩人情同母子。朱耀坤用毛笔把她左脸阴影加深,柔化了皮肤上的斑点,同时淡化皱纹,在眉毛和双眼皮添了几笔,使她看上去年轻了10岁。

修复光阴的故事

修完底片,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

修照片的工具不再是铅笔,而是一支毛笔和一块不会褪色的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保存着,已经有30多年历史。

“金不换墨块非常有名,它不会褪色;大紫三羊毫的毛笔也很好。”朱耀坤记得,这毛笔当时他花了三块六毛二买的,“这钱在当时已经是巨额了。”

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做着照片的修复工作。

黑白照片流行时,刚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一遍。

到了1999年底,数码相机成为摄影界的主流,朱耀坤离开了照相馆。不过,来找他修复老照片的人仍络绎不绝。

去年,余杭临平的沈先生找到朱耀坤,手上拿了三五张同一个人的照片,他的母亲在沈先生14岁时去世了,只留下一张照片。多年的潮湿、霉菌,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被刷子用力地摩擦过。左脸有一大块已经掉落,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的左半边也都磨损严重,耳朵轮廓模糊,脖子、衣服上还有多处划痕。沈先生找过许多照相馆修复这张照片,电脑修复过,手工也修复过,最大放大到16寸,但始终觉得不像母亲。

他后来找到了朱耀坤。

朱耀坤留下了最斑驳的原版照片,前前后后花了两天时间,将照片修复。沈先生看到后非常喜欢,哥哥姐姐们也觉得这就是母亲的模样。

过了几天,沈先生又拿来一张破损的照片,这一次是他小学时的照片,“他要去开同学会,想把这张照片修复好送给同学。照片上的人数有点多,不少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次,朱耀坤用了四天时间才修复好,还把照片做成了版画,快递给了沈先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位萧山人拿来的照片,照片是他们一家小时候的合照。朱耀坤用几天时间修复好,恢复了旧时模样。

正在消逝的手艺

朱耀坤说,修版师这门手艺很枯燥,修版时要一门心思,还要耐得住寂寞。1987年,他参加杭州地区职称考试时,只有他一个男的,其余清一色女生,“数码相机出来后,很多修版师纷纷转行了。”

现在,朱耀坤还守着他的毛笔和金不换墨块,闲暇时替找上门来的人们修补着老的黑白照片,也听他们讲着照片背后的岁月和故事,“价格?收什么钱呀。来找我修复老照片的,我觉得他们是带着一颗孝心来的,为什么不帮他们圆了这份孝心呢?”朱耀坤说,看到斑驳照片经他手恢复了旧时模样的时候,很开心的。

这样一门手艺正在渐渐消逝。

“找不到人继承咯。”每每想到这里,朱耀坤心里会有些怅然,也更加觉得能替人多修补几张老照片是一件幸运的事,“只要眼睛还看得见,我还会继续做下去的。”本报记者 陈伟利 文/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惊叹!男子将树根“扭”成书法 三个字“写”了半年
下一篇:“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亮相恭王府 传统工艺走进美好生活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