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于7日在科创板开启申购 IPO公布结果募资530亿

来源:中国经营报时间:2020-07-10 11:17:42

这是五年以来的“牛市”。

7月6日,上证指数暴涨5.71%,成交1.6万亿元,涨幅和成交量均创5年新高,指数创2年新高。3000多家上涨,200多个股票涨停,多家券商APP宕机。转至第二天,上涨趋势不减,两市成交额达到1.74万亿元,连续4个交易日处于万亿元之上的同时,创下2015年6月16日以来新高。

而其中,芯片概念股一路领涨,号称“芯片一哥”的中芯国际于7日在科创板开启申购,被股民高呼为“大肉签”。自从5月5日中芯国际冲击A股的消息传开以来,中芯国际在港股的股价就仿佛开了挂一样,2个月涨超170%,港股市值直接突破2000亿港元。目前,中芯国际发布公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大约为0.21%,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约为435.51万户。

在美国持续升级对华为的限制背景下,被视为“华为救星”的大陆企业中芯国际无疑是占据了中心位。但是,如此被资本热捧的中芯国际究竟能耐几何,它真的能救华为吗?

双面中芯国际:退场纽交所与刷新A股纪录

中芯国际,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

其实这并不是一家新企业了,早在2000年的时候,曾在台积电任职的张汝京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从创始人的履历就可以看出,中芯国际最早同台积电就有着难以说清楚的关系。

最早,中芯国际发展非常迅速。也许是基于从台积电借鉴来的经验,中芯国际先后拿到了0.18微米到32纳米多个级别的生产设备。好景不长,仅仅3年后,台积电就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机密。这场官司一直持续到了2009年,美国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败诉。

同年,中芯国际净亏损近10亿美元,张汝京也离开中芯国际,技术上同国际先进水平开始进一步拉大。

而在这之前,2004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就已经完成了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两地上市的操作,但一直业绩表现一般。在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之后,公司曾多次更换CEO,毛利率在2015年是达到峰值30%之后,就一路下滑,到2019年时,仅为20.6%。

其实不仅仅是华为,在中美摩擦不断升级的2019年5月下旬,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从纽交所退市。

挚金资本投资总监辛双琪对笔者表示,从美股退市成本较高,对很多公司来说,一般是不会选择这样做的。

但是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如今的中芯国际已经演变成了一家“国字头”的芯片企业了。天眼查数据显示,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为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持股19.1%,其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旗下鑫芯(香港)投资持股11.5%。中芯国际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尽管当时中芯国际官方回应,中芯国际考虑从美国退市已经好久了,同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华为无关,但很多人仍对此事表示存疑。

奇妙的是,从美退市后,中芯国际就开始了“华丽转变”。

仅仅1年的时间,中芯国际去年股价飙涨超过123%。此前,在2016年左右,中芯国际先后挖来了前台积电共同执行长蒋尚义和投奔三星电子的前台积电研发处长梁孟松。

2018年时,就有国内媒体称中芯国际14nm芯片试产良品率高达95%。等到今年初,华为海思宣布转单中芯国际,并通过后者最新的14nm工艺生产芯片。由于搭上了华为这一“芯”热点,中芯国际更成为了国内大热门企业。

自今年6月1日寻求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以后,中芯国际就开始不断刷新纪录:19天完成过会、29天获准注册、首个“A+H”红筹科创板企业。从中芯国际7月6日的申购情况来看,按照发行价27.46元/股,发行16.86亿股计算,本次的募资金额是462.87亿元。另外,在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总股数扩大至19.38亿股,融资规模超过530亿元。

根据彭博汇总数据来看,中芯国际此次募资规模在A股IPO历史上能排名前五,仅次于建设银行2007年的580亿融资规模,而这已然是13年前的事情了。而从科创板来看,中芯国际已经远超此前中国通号的105亿元纪录,成为了新的科创板“吸金兽”。

对比中美市场的中芯国际,似乎可以发现,两地投资人对它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么,中芯国际真的担得起A股投资人这样的期待吗?

起于华为,盛于芯片,终于何?

从中芯国际提交的招股书来看,其实能发现很多问题。

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其实就已经陷入了负增长。招股书数据显示,在2017至2019年之间,中芯国际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30.17亿元和220.18亿元。而其每年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2.45亿元、7.47亿元和17.94亿元。

从这一数据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中芯国际的净利润是不稳定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中芯国际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在中芯国际其他收益一项中,中芯国际享受高额的政府补助。在2017~2019年期间,中芯国际分别得到补助为10.24亿元、11.07亿元和20.39亿元,对比同年的净利润来看,其占比分别达82.23%、148.09%和113.69%。

这一数据对比说明,除去2017年,近两年中芯国际还不能实现自主盈利,间接证明了芯片制造的巨大吸金能力。

通信行业研究员洪逸舟向笔者表示,这很正常,在他看来,中芯国际的“热”是理所当然的,“大背景是新基建和疫情,今年国家和民营资本针对新基建成立了很多基金,然后配置了很多钱,去投资优质的和有故事的资本,中芯国际显然是如今芯片股中的领军者。”

他还提到,不管中芯国际到底能不能为华为造芯片,我们始终都是要支持中芯国际这样芯片制造企业的发展,实现芯片独立自主生产。

在中芯国际的招股书中,中芯国际特别提到:“自2020年5月,美国商务部修订直接产品规则,据此修订后的规则,若干自美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与技术,在获得美国商务部行政许可之前,可能无法用于为若干客户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

辛双琪补充到,在他看来,一个行业龙头股价达到“天价”之时,往往意味着后续股价整体走势将回归理性,还是应当理性看待目前的技术差距,支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芯国际,募资金额庞大,是国内半导体产业中极有代表性的存在,甚至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会不会由盛转衰?这可能就是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也许,中芯国际就是这大牛市的一个缩影吧。

标签: 中芯国际IPO 科创板开启申购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深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员工持股计划已步入常态化
下一篇:盛洋科技拟再度收购遭问询 货币资金不宽裕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