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进女厕”的背后“ 第三卫生间”不是小众需求

来源:济南日报时间:2021-06-08 16:31:42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加大了公共卫生间的建设,一些地方还特别给女性设置更多厕位,引来点赞无数。然而,一些带孩子出行的家长,还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不合适,让孩子一个人上厕所又担心风险,左右为难。“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这一话题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其实,需要如厕帮助的不只是男童,女童、残障人士、高龄老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尴尬。因此,“第三卫生间”的建设越发受到关注。

“男童进女厕”的背后“

第三卫生间”不是小众需求

近日,贵阳一位妈妈带着3岁多的儿子如厕时,遭到一名20多岁的女生质疑和苛责。她觉得很委屈,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感叹:“这就是一个妈妈带小朋友上厕所的困扰啊!”并由此引发了男童进女厕所合不合适的话题讨论,“如何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这条话题中,许多人都表达了遇到这种现象时的经历:网友“rebeccalone”发文称,在火车站上厕所,一进去就是位女性带孙子在女厕所不关门如厕,说她还不听;网友“曾”发布的图中,随妈妈一起进入女厕的男孩仅比周围成年人矮一头,配文“原来真有亲妈带这么大的男孩子上女厕,费解”……

6月4日我们发出了关于该现象的调查问卷,仅25.22%受访者表示从未见过妈妈带男童进女厕的现象,其他受访者则表示经常看到或偶尔看到。

市民程璐是一名90后未婚女性,她表示自己曾经多次在公共女厕看到“宝妈”带男童进入。“对像我一样还没有当妈妈的女性来说,这种场景是非常困扰的。由于一个隔间空间太小,这些妈妈会开着隔间门帮助孩子上厕所。有一次我就站在那里排队,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程璐表示,她认为进入异性卫生间不仅会造成周围人群的尴尬,也不利于孩子的性别教育,“听说现在幼儿园里的卫生间都被要求分男生和女生了,家长们却还把孩子带入异性公厕。”

在“妈妈带男童进女厕”这个话题之外,还有不少观点认为,不仅是男童,独自跟随父亲外出的女孩、身体不便的残疾人、高龄老人都有他人协助如厕的需求,而在生活中他们面临的处境可能比小男孩更加尴尬。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在公共空间建设“第三卫生间”。

在我们收回的调查问卷中,38.26%的受访者认为在公共空间设置“第三卫生间”非常有必要,47.83%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仅13.91%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解决异性家人如厕难题、方便特殊人群、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等,都是大家认为建设“第三卫生间”的意义所在。

“第三卫生间”有点少

51.3%受访者认为并不常见

市民牛庆萍的儿子今年4岁,在儿子2岁半以前,她出门时会给儿子携带便携尿壶,尽量让儿子在车上如厕,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隐私,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影响他人。但独自一人带儿子在商场游乐场等公共场所游玩时,还是难免遇到需要带他进入女厕的情况。“一般在公共卫生间,我们会去找母婴室或是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但这类卫生间在公共区域并不是‘标配’,还有一些商场只会在指定楼层设置。”说起自己的经历,牛庆萍表示会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只能速战速决,“我没有遇到过被阻止或被指责的情况,相信很多妈妈都能理解。”

网友“坐看云起”也反映了自己的难题。这位网友的母亲今年82岁,是一位失能老人,每当带老人去逛公园时如厕问题就让他很头疼,“我母亲上厕所必须有人帮助,我进女厕所不合适,带她进男厕所更不合适。所以每次我们都不敢多待,一个小时就得往家走。‘第三卫生间’太少了,很不方便。”

“第三卫生间”指的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它的设施包括安全抓手、儿童坐便器、洗手盆、婴儿安全座椅、换尿布台等。在大多受访者看来,残疾人卫生间、亲子卫生间、母婴室也被认为具有“第三卫生间”属性。

近日,记者走访了济南市部分商场和公共空间,发现在许多新建商场中,母婴室、残疾人卫生间等均有设置,东部某商场内,这两类空间同时存在,介于男厕和女厕中间,各类设施十分完善,完全可以满足“第三卫生间”的功能。但在一些年代相对久远的公共建筑中,大多数没有单独的母婴室或残疾人卫生间,有些女厕中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隔间,但被作为清洁工具存放处。搜索“第三卫生间”可以发现,在千佛山脚下的公厕、济南站内、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等多处均有明确标志的“第三卫生间”存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受访者认为“第三卫生间”在生活中并不常见,39.13%的受访者表示很常见,9.5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见过。被占用堆放杂物、设施不够齐全、内部空间不足等,是大家认为目前具有“第三卫生间”属性的公厕所存在的问题。

公众概念并不清晰

要提升的不只是硬件

“第三卫生间”的概念源自国外,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体现。这些年来,也在国内逐渐推广开来,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

2016年底,国家住建部新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2016年12月,《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发出,要求全国5A级旅游景区都应配备“第三卫生间”。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这么多年来,“第三卫生间”似乎仍停留在“新生事物”的尴尬位置。

“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因为‘第三卫生间’的数量和建设配比确实不高,我看新闻上说,即使是在上海,‘第三卫生间’配置比例还仅是14%。另一方面,大家对它的认知度不高,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足。我曾经在上海看到,即使旁边就有‘第三卫生间’,依然有家长带孩子上异性厕所。”市民杜洪刚认为,“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并不仅在于硬件设施,还在于大家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宝爸宝妈,要认识到“第三卫生间”对孩子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家鼓励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生育医疗费用待遇,鼓励用人单位发放婴幼儿保教费、落实陪产假等,设置‘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也是很重要的配套措施。”杜洪刚说。

另外,也有网友反映,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第三卫生间”的打造,在一些无法新建卫生间的老建筑内也进行了改造,但有些改造十分敷衍,直接将小号的便池挂在了女厕所内的墙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忽视了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

是什么影响了“第三卫生间”建设的脚步?68.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公众概念模糊、普及度较低,57.39%的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对此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55.65%的受访者认为在老建筑内进行改造确实有难度。

街采

市民宋女士

其实我也是被“谴责”的那一类妈妈。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独自带他出门会把他带进女卫生间,稍微大一点,我会拜托陌生男性带他进男卫生间。作为妈妈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带小男孩进女卫生间,不论是对他还是对周围的女性都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我非常支持“第三卫生间”的建设。

市民小熊

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很多次妈妈把小男孩带进女卫生间,虽然觉得有点尴尬,但我也可以理解,毕竟她们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总不能把孩子放在外面。我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过“第三卫生间”,希望这类设施能够尽快建设,解决孩子、老人和残疾人的难题。

市民赵女士

我家有两个女儿,从来没有碰到过类似困扰,但作为一名妈妈,我非常呼吁“第三卫生间”的建立,这对孩子的性别教育是很重要的,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我没太见过“第三卫生间”,毕竟公共卫生间都还没有百分之百普及,“第三卫生间”也需要一些时间。

市民李女士

我觉得建设“第三卫生间”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大家对小孩子的包容性往往是比较强的,一两岁的男孩进入女卫生间可能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对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很难想象女儿把七八十岁的老父亲带进去,但这又是实际的需求。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完善健全基础设施,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今后的生活。

微观点

守卫弱势群体的权利

媒体评论员 杨朝清

根据实证研究,小朋友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作为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帮助孩子们适应性别角色的进入、建构性别身份的认同、确立科学的性态度、促进性意识的发展是性教育的应有之义。性别社会化的滞后,既可能让孩子产生性别认同障碍,也可能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与干扰。

作为家长,让幼童独自去厕所难免产生安全焦虑;为了防范风险,他们宁可与陌生人发生纠纷冲突,也不愿意让孩子一个人去厕所。很多时候,并非家长缺乏道德自律和文明自觉,而是“第三卫生间”等公共资源的缺失,让他们无奈地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不论是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是需要父母守护的儿童,抑或其他人群,“第三卫生间”提供了一个包容、接纳特殊需求的公共空间,守卫了弱势群体的权利与尊严。

“第三卫生间”知晓率不高、覆盖面有限也好,“第三卫生间”没有物尽其用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在便民、利民上还存在夹缝地带和空白地带,需要公共部门和市场机构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更新价值排序、提振人文关怀。

如厕不仅关乎生理需求,也关乎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第三卫生间”用得上、用得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当最弱势、最无助的人们都得到“温柔相待”,城市才会更有体面和尊严。

家长育儿思维需要转变

百度百家号 媛妈育儿日记

带着小朋友去异性卫生间,会让人感到反感吗?

作为一个女性,我深知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出来的窘境,如果是女孩还好,可以一起去女卫生间,如果是儿子,自己又不能跑到男卫生间里,只能带着孩子去女卫生间,这确实是无奈之举,但有很多家长却表现得理所应当。

“怎样看待妈妈带男童进女厕”这个话题的起因就是如此。一位妈妈带儿子上女厕所,此时又进来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女孩看见男孩,很疑惑地转头问妈妈:“为什么女卫生间里会有男孩儿?”妈妈耐心回答:“可能他的爸爸没来,等他爸爸来了,就会去男厕所了。”

这段话传入男孩的耳朵里,他没有心情再上厕所,羞愧地走了出去。

男孩的妈妈却在网上对这件事情用偏激的语言描述了一番:“今天女厕所进来个女孩儿,小胖急眼出了厕所,我只能用矿泉水瓶给孩子解燃眉之急,以后能不能别那么嘴欠。”

引得很多网友疑惑:“难道女孩儿走进的不是女厕所?为什么反而成了被骂的一方?”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有许多家长对性别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所以除了要加紧“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家长们的思维也要转变,重视未成年人隐私和性别教育。

大胆使用才能暴露需求

网友@花朵控

人们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不高,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普及度。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三卫生间”的存在,外出时不会主动寻找。甚至在旁边就有“第三卫生间”时,有家长仍然带着孩子上异性厕所。这种情况导致“第三卫生间”即使存在,使用率也不高。而无人使用的“第三卫生间”,自然得不到管理方的重视,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沦为储物间或直接闭门谢客。

因此,推广“第三卫生间”也需要双向发力。“第三卫生间”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体现,为公共厕所配备“第三卫生间”,让其成为商场、景区、车站等地的“标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困扰广大家长的问题,也是大势所趋。

同时,大家也要大胆地使用起“第三卫生间”来,外出时主动询问、寻找“第三卫生间”,别让已经建好的“第三卫生间”闲置,这样,才能让社会看到这一需求真正存在,进而提升有关方面建设“第三卫生间”的积极性。

记者手记

“第三卫生间”是种人文关怀

对很多女性来说,碰到妈妈带小男孩去公共卫生间甚至浴室、试衣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同时我们心里也很清楚,在孩子走丢、被陌生人拐走和承受一些异样眼光这几个选项当中,厚着脸皮保护孩子的安全一定是作为妈妈最好的选择。

但是一些这样的消息也屡见不鲜:小男孩在女厕所弯腰窥探、男童在女试衣间挨个掀帘子……这让公众意识到,不能因为孩子小就放弃性别教育,这也许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一位采访对象说,其实这个社会对儿童的包容度已经很高了。的确,我们很难想象儿子带老母亲或女儿带老父亲进入异性卫生间的场景。老人、孩子、残疾人这几个使用“第三卫生间”的主要群体凑在一起,更加能说明“第三卫生间”并非小众需求。

“第三卫生间”需要普及,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对公共设施提升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双重考验,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也许小男孩不会感到害羞,那老人呢?

我们希望更多“第三卫生间”来到身边,为了我们的上一代、下一代,也为了自己的将来。

(舜网-济南日报 记者 曹雅欣)

标签: 卫生间 公厕 需求 困境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小区地下车库覆盖信号究竟有什么障碍?
下一篇:郑州租房市场正逐渐去“中介化” “房东直租”成为常态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