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商品房本质就是“炒”,降价是错的,市场不解决“住”

来源:刘光宇时间:2022-06-07 05:49:08

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早已经深入人心,而且这个是房地产步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所以,任何的调控,无论是松绑还是收紧,都要以此为红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前几天,有专家发表了房地产的很多观点,有些是鞭辟入里,有些纯粹就是哗众取宠,有的真是颠覆我们的三观。人文科学就是如此,很有意思,你说出再错的话,也没人能扳倒你。况且啥叫错呢?

就在5月底6月初,关于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关于商品房的本质就是“炒”的言论引发了热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打压房价这种错误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对“房住不炒”还有片面解读,商品房的本质就是“炒”,所以不能用来解决“住”的问题。

“住”的问题只能通过政策性保障房来解决。保障房不能成为福利,而是要和“纳税”结合在一起,只要纳税,就应当享受当地公共服务,包括学校。

实话实说,对于他的话,一定有人赞同,也一定有人超级反对。他的话对还是不对,我还是那句话,哪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呢?大家站的立场不同。而且房地产问题走到今天,至今仍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式出现。

即使有长效机制的说法,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完全明确的清晰的新模式,所以,探索房地产新模式的路依然在探索中。但是无论如何,房住不炒都会是房地产新阶段坚持的底线。

其实,在讨论赵燕菁教授的观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来一个全方面的认识。

我认为,房地产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摆脱不了谈房地产的时候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立场,房地产本身就兼具自住和投资属性,这是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至于后来说得乱七八糟,都是人为因素,都是人的问题,是房地产利用者的问题。

大部分有点良知的专家都认为,房住不炒是合理的,不能把房地产过于金融化,也不能把房地产“妖魔化”,但寻找二者的平衡很难,如何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认为这是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

但是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很显然,完全颠覆了房住不炒,认为商品房本身就应该是“炒”,绝对不排除他标新立异的想法,更不排除他自我炒作,或者说偷换概念。

在他看来,把房子和商品房分开就可以支撑他的观点,其实是错的。商品房首先就是房子,用来流通的商品房它本身也逃不掉自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而不是说有了保障房商品房就可以失去住的属性。

根据他的意思就是这样,他说住的问题应该靠保障房解决,这是没错的,但是不可能把住的所有问题都放在保障房身上,这明显是逃避责任。谁说商品房就不解决住的问题了?所以他反对降价,他认为没必要降价,的确,如果保障房真的解决了所有人的住房问题,不降价跟他们也就没关系了。

可现实是,有多少保障房供大家住?当保障房远远不能解决住的问题时,商品房当然就会因为房价太高而被抱怨了,抱怨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它起到的连锁反应是无法想象的,影响民生,影响消费。

另外,专家孟晓苏也说过,应该是市场和保障两条腿走路,谁也不能否定谁,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保障房也是提高大家未来收入的关键。几年后,大家条件好了,可以改善,通过保障房上市后的增值实现财富增长,也让这部分人享受到房地产红利。

这听起来好像是没啥毛病。但在赵燕菁看来,保障房就不应该成为福利,其实他是矛盾的,既不承认福利的一面,又让大家买不起房都去享受保障房。这又怎么能解释得通呢?

这是一个永远扯不清的话题,因为国家想的跟利益集团想的永远不一样。既要民生,又要经济增长,所以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是很难的,顾此失彼都行不通。

不过最后,大家印象中跟赵燕菁观点截然相反的易宪容或许有一点跟赵燕菁是一致的,那就是应该让市场自己去调控房价。近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表示,“我们应该让房地产市场自己调控房价。只有调整房价,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房地产开发商才能活下来,对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操控房价,问题会越来越大。”

当然二人目标不一样,易宪容希望房价降下来,“如果房价降了50%,那不降首付我也能买得起。”而赵燕菁明显是希望房价持续上涨,各有各的道理。就是这样,大家争来争去,或许才构成了房地产市场错综复杂的环境吧。

谁对谁错?这么多专家都说不对,难道我能说对吗?我也没办法,但我只希望房地产能够平稳健康发展,希望年轻人不再为住房发愁,花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到工作上,而不是所谓工作仅仅是为了还房贷。

标签: 房地产市场 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刚刚,央行再谈房地产传递好消息,释放了6大信号
下一篇:多方回应“国企书记夫人涉车位纠纷”,遇到车位纠纷该如何维权?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