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20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来源:城市网时间:2023-06-03 08:04:30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2、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随意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4、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5、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6、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7、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8、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9、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10、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11、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12、扩展资料:一、全诗内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6、二、诗词赏析: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17、“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18、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19、“却看”就是“回头看”。

20、“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21、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22、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24、“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25、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26、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27、“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28、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29、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30、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31、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32、“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33、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34、“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35、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36、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37、三、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

38、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39、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40、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4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相信通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实施——“最严”国标更益于中国宝宝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