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痰液堵塞气道 插管供氧历尽艰险 医生这样说

来源:中国宁波网时间:2022-04-07 11:26:53

李桃红(右一)结合患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老胡没想到,自己又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7年前,他被查出喉癌,做了喉部全切除手术,仅留下一个小切口用于呼吸;前阵子,他因为肺部感染导致的痰液堵塞气道,出现呼吸衰竭又被送进医院抢救。为了开通老胡的气道,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冒着风险帮老胡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气管插管仍未解除危机

近日晚上7点,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刘盼盼医生在急诊抢救室见到了患者老胡。

当时老胡的情况很不好,满头大汗、嘴唇发青,即使在10升/分钟的大量氧气供应下,这位患者的氧饱和度仍不到70%,这意味着他全身的氧气供应严重不足,已经出现呼吸衰竭。

短短几分钟的缺氧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当务之急,是尽快打开气道,恢复氧气供应。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经口进行气管插管,但老胡情况有些特殊。7年前,他因为患喉癌做了喉部全切除手术。如今咽喉以上的气道已经完全封闭,仅在喉部下方留有一个切口用于呼吸,根本无法进行气管插管。这是由于他平时护理不当,切口收缩狭窄没有引起重视,日渐加重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当时,唯一的办法便是经过残留的气切口置入气切套管撑开气道。像老胡这样的成年男性,合适的气切套管型号通常是内径8毫米,然而因为他的气管切口过于狭小,根本无法置入,所以只能选择了一条6毫米的套管以解燃眉之急。

置管成功的老胡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下来,然而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参与治疗的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东部院区)病区副主任李桃红和同事们连夜仔细分析了老胡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的结果让医护人员眉头更加紧锁。

治疗过程“前有饿狼后有猛虎”

原来,由于老胡之前的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通道,吸入肺内的气体缺少了鼻腔加温加湿的过程,导致痰液干燥形成痰痂黏附于气管壁。再加上近期老胡肺部感染产生的痰比平时更多,痰痂越积越厚,最终几乎完全堵塞气道。

更要命的是,因为气管切口太小,在置入气切套管撑开气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少量出血,和厚厚的痰痂混合在一起,让本来就狭窄的气道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呼吸机辅助也无法保证正常所需的通气量。要解决根本问题,只有经气管镜治疗吸除痰痂和血块,打开生命通道。

然而,这又是另外一个难题。那条暂时救了老胡一命的气切套管直径太小,仅仅6毫米,连细细的吸痰管都无法顺利进入,更不要说气管镜了。稍有不慎,就会让气道被气管镜和脱落的痰痂堵住,随时可能导致患者再次窒息。

“前有饿狼后有猛虎”,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胡却因为通气不足导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越积越多,命悬一线。

“更换气切套管虽然很危险,但绝不能放弃”

这时,李桃红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换一条直径更大的气切套管,做气管镜吸痰。

这个方案的风险显而易见,医护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气切套管的更换,如果时间拖得太久或者无法置入新的套管,那么就连眼下这条唯一的呼吸通道都保不住。

“虽然很危险,但是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他唯一的一条生路,我们绝不能放弃。”该院重症医学科(东部院区)病区主任董绉绉同意李桃红的方案。

好在操作十分顺利,李桃红很快就为老胡更换了一条大一号的气切套管。董绉绉接棒,为老胡做气管镜治疗。

经过2个小时的清理,老胡气管内的血块痰痂被一一清除,通气终于顺畅。各项指标迅速改善,经过几天的治疗,他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如今已康复出院。

董绉绉提醒,像老胡这样的喉癌术后患者平时一定要做好气道护理,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避免这样的危险。

宁波晚报记者陆麒雯通讯员张林霞刘盼盼文/摄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幼年时一场麻疹竟致双肺“爬满蚯蚓” 医生提醒
下一篇:中医里的“湿气”指的是什么?如何有效“祛湿”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