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是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设备,纸张、塑料、织物、金属经称重后,折算成积分;后屋是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经过高温发酵,直接变成有机肥。
21日,我市首批20个环保驿站在襄州区投入使用。襄州区环保驿站建设运营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自动称重折算积分
21日上午,襄州区中亚社区玉龙湾水岸新城小区,居民宋桂英拎着整理好的废纸盒来到环保驿站,熟练地在操作屏幕上输入手机号码、选择垃圾种类,回收纸张的垃圾桶舱门打开,她将垃圾投放在里面,由垃圾桶自动完成称重,整个回收过程不到1分钟。
看着显示屏上垃圾回收产生的积分,宋桂英高兴地说:“这个环保驿站真是太方便了,以前家里的废纸盒,扔了舍不得,攒着占地方,现在有一点卖一点,既能换点钱,家里也干净了。”
环保驿站是一个占地面积约35㎡的玻璃房,上绿下蓝的颜色搭配让它看起来非常显眼。驿站正面的外墙上,镶嵌着智能可回收物回收柜。回收柜下半部分是5个分类垃圾桶,分别回收有害垃圾、纸张、塑料、织物、金属。回收柜上半部分是操作指南、电子宣传屏和垃圾回收价格表。
襄州区城管局工作人员颜姣介绍,居民通过手机注册后即可使用,回收柜会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自动称重并折算成积分,居民可直接在手机上按100积分1元提现。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穿过前厅,后屋是厨余垃圾处理区域。
在襄州区政府家属院环保驿站,督导员陈华梅正将居民送来的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放进设备,她在控制面板上进行简单操作后,设备开始自动运行。设备旁边的桶里装着一些咖啡色的粉末,这就是厨余垃圾经处理后产出的有机肥。
设备运行期间,记者未闻到垃圾产生的异味。陈华梅介绍,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经过设备的高温发酵、光解、除臭等工序后转化成有机肥,整个流程只会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污水、废气。
在环保驿站旁的花盆里,洁白的茉莉花馨香绽放,硕大的辣椒挂满枝头,这都是陈华梅用处理厨余垃圾产生的有机肥种植的。
陈华梅介绍,襄州区政府家属院环保驿站一天可消化200公斤厨余垃圾,每100公斤厨余垃圾产出5公斤有机肥,其余95公斤都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蒸发。
小区许多居民得知厨余垃圾可以生产有机肥后,以前混装的垃圾都分开了,把厨余垃圾送过来换有机肥回家种花。“很多人提前给我打电话,让我把有机肥留着,都得抢呢!”陈华梅笑着说。
全市推广襄州经验
目前,襄州区20个环保驿站已全部投入使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越来也高。
襄州区育红社区居委会委员朱竹介绍,刚开始在小区内建环保驿站,许多居民不太支持,担心驿站会产生异味影响生活环境。驿站投入运行后,居民的顾虑随之打消。垃圾在环保驿站可换积分和有机肥,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市城管执法委环卫科科长闵开学介绍,襄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有序推进,公共机构、党政机关已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全覆盖,80%以上的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设施,襄州区环保驿站建设运营经验已在全市推广。
根据今年环卫工作重点计划,到年底,市区将建成家庭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5个,在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小区实现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在中心城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0个,基本建成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处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