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不仅推出优惠活动,一些电商平台还纷纷升级“保价”服务——若在保价期内同一商品降价,消费者可申请退补差价。但有专家指出,“保价”服务也有可能被商家钻空子。
记者昨天从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到,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通过“同款商品不同链接”等设置有意绕开“保价”,或者虽然商品标价没变,但通过发优惠券等方式变相降价,以此规避平台设置的保价服务。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在母婴电商平台购买一箱奶粉,支付829元。两天后,这名消费者买的奶粉还在运输路上,平台就已降价到769元。消费者联系客服申请退差价,客服拒不执行7天保价;想要拒收奶粉重新购买,又被客服以“跨境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为由拒绝。
据了解,“保价”及“退差价”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各平台规则不一且较为复杂,导致其适用起来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