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中心空间变得越来越紧缺,它们的潜力和价值显现

来源:正观新闻时间:2022-04-18 09:18:31

据报道,北京的城市快速路下,可利用的桥下空间至少相当于110个足球场大小,而以CBD核心区的国贸桥为例,均每天有30万人从桥下的过街通道穿行而过。这么大面积的闲置空间,在庞大的人流量对比下不免显得有些“浪费”。

不仅是北京,其他城市亦是如此。目前,已经有不少城市开始探索这些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比如宁波的“高架桥底大改造”,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出一个个体育馆,全天24小时免费对市民开放。类似的尝试还有广州黄埔立交桥底的艺术墙、上海武宁路桥的桥洞咖啡馆、杭州沪昆高铁桥下的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等。

桥底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区、菜市场或是咖啡馆,不正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城市设计?在这样的想象图景中,高架桥既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也可以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人文建设和交通设施就此融合了。

国内外一些城市的有益尝试珠玉在前,我们越来越看到,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存在意义是为人们服务,交通设施下不可避免荒置的土地,既有高密度客流,地价又相对低廉,正是可以被加以利用的。

尤其是当城市中心空间变得越来越紧缺,那些被低估了的闲置空间,它们的潜力和价值就显现出来,成为高密度地区待开发的“洼地”。在此之前,它们其实一直就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安静”存在着,等待被关注。

年来,总有一些大爷大妈抢占停车场或是篮球场跳广场舞的新闻出现。争论背后,其实折射出的是公共空间的需求冲突越来越突出,根本原因是公共空间已经资源紧缺。对城市畸零空间进行改造,让它们也能为人们的需要服务,或许很多冲突就可以避免了。

由此延伸,那些灰色沉闷的水泥森林,亦可以变身成为多彩的城市珊瑚礁。这是在重新审视城市未来的空间业态,重新审视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赋予低效空间更多活力。除此之外,已有空间也可以进行“再划分”,这种“再划分”既可以体现在功能上,也可以体现在时段上,比如一个篮球场在空闲时期亦可改作羽毛球场,更具使用效率。

当然,回归现实,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多问题待讨论。空间的权属归谁?附居民是否真的有需要?汽车噪音如何解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桥下空间究竟适不适合被开发,空间改造的资金来源、功能定位、环境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城市管理者仔细考虑,进行制度化的设计,考验的是城市管理的“绣花针”功夫。

当一个个桥下的沉闷空间变成充满火气的商业区和活动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座城市的新鲜活力和创造力,也看到它依然大有可为的生长空间,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城市现代化的想象。

标签: 越来越紧 城市中心空间 潜力和价值显现 大面积的闲置空间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列车调整后兰州铁路局合计开行旅客列车60对
下一篇:2022年合肥市棚户区改造拟新开工13799套,基本建成13650套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