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究竟难在哪里 | 睡前聊一会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时间:2018-07-25 10:29:23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进入盛夏,天气变化莫测,不期而至的暴雨给人们带来不小麻烦,然而更闹心的是,不少人还遭遇了“打车难”的出行尴尬。最近在不少城市,用网约车平台约车,车辆不再能随叫随到,有时候非高峰期也得等上半小时,“滴滴一下、无人应答”“快车不快”,成为不少乘客调侃的段子。

对此网约车龙头企业滴滴方面回应,是由于车辆减少导致供需失衡,造成打车成功率下降、等待时间长。

“车辆预计5个小时候到达”“你前面还有263位乘客排队”……出门用APP约车是许多人的习惯,然而看到手机屏幕上这样的提示难免心生焦虑。上班的频频迟到、夜班之后的左等右等,不得不支付的额外调度费用,更是降低了网约车的使用体验。一向以便捷、方便著称的网约车为何出现服务“跳水”?

共享是互联网孕育出的新业态。近年来网约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出行习惯,也让创业者尝到了甜头。市场遍地开花,问题也如影随行,从黑车、马甲车的屡禁不止,到爽约车、价格不透明等乱象频频,再到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都一再提醒,治理必须跟上发展脚步。早在两年前,交通运输部就出台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各地网约车新政也陆续落地,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管理升级,背后是政策制定的审慎与平衡。这其中或许有些规定略显苛刻、受到质疑,但比较来看,光网约车合法化这一点,中国实际上已经走在前列。

不过,就网约车行业来说,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如何更科学地定位、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市场需求之间做好衔接,大有必要。

需要明确的是,政策的初衷并不是要遏制网约车的发展,严打也好,限制也好,目的是将非法运营的企业与车辆清出市场,都是为了让公众出行更加安全、有序。当然,政策有政策的逻辑,但是“打车难”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出行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约车减少后的空白如何填补?出租车营运数量是否满足需求?公共交通供给如何加大?解决好这些问题,方能保障人们的出行刚需。

与一时难以适应的公众相比,在这波“打车难”困境中,不少敏锐的企业已经开始“突围”。

就在北京开启集中整治前几天,滴滴将网约车升级为高档出行服务,启用礼橙专车为新的品牌名称;通过与零部件、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通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试图建设面向车主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与此同时,美团打车在南京、上海等地攻城略地,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联手进入共享出行领域,新玩家入场,将会改变现有格局,更为充分的竞争也许能够激活网约车市场一池春水。

但无论如何,不断满足群众更为多元的出行需求,这应当是政策和市场共同的努力方向。

多年以后看,2018年的7月或将成为网约车发展史上一个节点。不过,这个节点究竟会使得行业发展受限,还是开启更富活力的竞争下半场,还有待时间检验。当下的“打车难”或许只是暂时现象,但进一步完善网约车运行的政策轨道,在碰撞、调试中不断创新产品供给、实现转型升级,这个过程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打车成为难题,原是监管加码;共筑合法轨道,催生出行便利。

这正是:

标签: 打车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高铁一姐”曾被人骗走五六千万 惹的官司余波未了
下一篇:法制日报:莫让预付卡沦为圈钱卡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