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阔别5年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
正式宣告”回归“
要与公众见面了!
9月24日,经过全方位提升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将面向社会试开放,全新的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及部分专题展览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其他专题展览也将随后开放。
国际劳动节
新展览: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一个“中”字,
道出了河南数千年历史最核心的特质,
一个“都”字,
成为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新的灵魂。
很多观众,都对河南博物院以前的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使新的陈列展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更吸引观众?结合社会各界的反馈和反复研讨论证,博物院多次修改陈展大纲,最终确定了陈列展览的主题为:泱泱华夏,择中建都。
黄河九曲,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中原是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策源地,这里被称为“最早的中国”,这里长期是统一中央王朝的核心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数千年来,有 20 余个王朝在中原建都,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古都,成为贯穿华夏文明史的一条主线。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优势,抓住中原古代发展中的闪光点,展示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再现中原文化的悠久与辉煌,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同时在全球化视域下,展现中原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展开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的对话。
展览使用了精心挑选的5000余件套精品文物,包括镇院之宝等珍贵文物,以及近几年的考古新发现也将出现在陈列展览中。
和“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同期亮相的还有《明清河南》专题陈列和《国宝特展》两个展览,《明清河南》将通过文物展示明清时期中原文化的特色,《国宝特展》将实行国宝轮流做庄制,每期一件国宝。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是著名的贾湖骨笛,展览利用实物、图文展示及多媒体手段向公众全方位翔实地介绍贾湖骨笛的挖掘出土、测音、材料工艺等情况。
据介绍,新的陈列展览文物精品荟萃,不仅调整了主题、提高了站位、突出了华夏文明、黄河文明,还极大地增强了观众观展时的互动性和多媒体的展示。通过图示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综合技术对展览进行深层次解读,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展览、了解中华文明。
国际劳动节
新发展:
综合实践体验中心
助推社会教育
河南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工作一直是全省文博界的标杆,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在讲解上,围绕“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基本陈列,以更易理解、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让观众通过讲解多角度、全方位了解黄河与文明发展、与古都变迁,与城市兴衰的内在联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配合主展馆的重新开放,河南博物院专门在东配楼开设了博物馆综合实践体验中心,加大社会教育的体验功能。东配楼一楼将开放含研学活动教室、文物保护观摩体验、田野考古体验、古代天文科技展示及自主学习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1400平方米的全新综合实践体验中心,可同时容纳500人参与体验活动,采取“分众化、菜单式”的服务模式,精准定位服务人群。
在对未成年观众的教育上,着重打造“特约讲解”等教育项目,开发专题学程,优化九大镇院之宝系列学程、考古知多少、国宝守护人、成语典故等热门教育课程,丰富教育体系、共享教育项目。
新开辟的博物馆综合实践体验中心,将以高起点、立体化、沉浸式展示博物馆教育发展新内涵。
新文创:
文创小店摇身一变放大招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亮点之一,重新开放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将开设文创专属区域。博物院文创区有众多新品即将上线,超过500款文创产品供公众挑选,河南博物院自主文创品牌——“灼蓁”也将隆重亮相,其中包含亲子类汉服以及咖啡饮品。此外,多个文创品牌和非遗产品也将进驻主展馆。
值得关注的是,9月24日、25日,“川上曰”文创市集将在河南博物院西停车场以及西配楼外以帐篷式市集的形式与公众见面。30余家优秀的文创企业进行展示,含10+体验式企业木刻版画、印制T恤、石刻拓印、泥塑、面塑、叶贴画、皮影、宋式风筝、汴绣、印染画、手绘布艺等。
9月24日开馆日首日晚20:00—20:20,还会在艺术馆中厅举办文创汉服品牌发布会的快闪走秀。同时,“万科杯”第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线下评审渠道开通,将有特定展区将90余款参赛作品落地展示。
今后,博物院的更多休闲区域将会以文化传播的目的投入使用,举办博物雅堂、文化市集等各种活动。
另悉,9月24日、25日晚上,博物馆之夜邀您品赏“博物馆奇妙乐”《古韵新声——庚子年仲秋古乐赏听会》。
《华夏古乐——音乐文物复原展演》也如“乐”而至。周二至周日每天上午11:00、下午16:00,华夏古乐邀您聆听到历史的回声。从史前骨笛到先秦遗音,从汉唐乐舞到宋代词乐……全新的阵容、全新设备、丰富的内容和升级后的古乐厅将对华夏古代音乐文物复原呈现出最真实,最震撼的动态解读。一眼千年、一演千年。
新手段:文物修复 化朽为奇
《我在故宫修文物》引起很多人对文物修复的兴趣,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也屡有神奇之作。
在新完成改造的文保楼中,专门开设了“历史教室——文物保护观摩实验室”。实验室把修复也作为基本陈列的一部分,面向特定社会公众进行展示。将无机文物、有机文物修复室内侧墙壁设置成透明玻璃展示窗,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学习人员展示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将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修复理念及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变为展线的组成部分,深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服务方面,文化志愿者是博物院的一个服务品牌。主展馆开馆后,将重点培育志愿服务新生力量,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通过展厅导览咨询、文明参观引导,采取专题讲解、定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细化服务、满足观众多样需求。
同时,博物院将拓展共建基地服务内容,围绕黄河文化、红色故事、主动走进社区、院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利用主题日、节假日,推出覆盖面广、层次多的公共教育活动,更好推进博物馆文化服务进校园。
花径几度缘客扫,主展今始为君开。
即日起,河南博物院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免费参观,观众可通过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每次预约最多可预约三人。
入馆参观时请出示预约二维码及身份证,参观过程须全程佩戴口罩,并与其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
标签: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