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哥首曝童年经历:被压抑过天性的他,现在成了让人艳羡的神仙老爸 全球消息

来源:米粒妈爱分享时间:2023-03-14 09:13:08

文 | 米粒妈

还记得在《最强大脑》凭“超能力”爆火的王昱珩吗?米粒妈对他的印象,是曾以平均一秒钟看四杯水的速度,从520杯一模一样的水中,精准找出了指定的一杯。

身处海淀,见过不少牛娃神童,米粒妈觉得这种能力真是天赋异禀。


(资料图片)

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觉得我初中的时候就能上大学了,上高中纯粹也是混了三年。我们是知识分子大院的,楼上是北大,隔壁是清华,这边是中科院,很多时候,是为了别人而学的。”

微观辨水一战成名,“水哥”就成了王昱珩的别称。

节目结束以后,水哥,淡出了大众视线。

可就在最近,低调生活许久的他,带着满级配置和花式凡尔赛回来了——

“满40减20”的逆生长颜值,轻松碾压《最强大脑》新鲜血液的未老宝刀,再加上层层谜团的传奇经历,分分钟吊足吃瓜群众的好奇心~

不过,米粒妈更想聊一聊水哥的育儿经。

教育,需要升级

水哥生于知识分子大院,左邻右舍全是清北高知,圈子里的父母对孩子期望都很高。

但水哥是个“异类”。

一方面,父亲很早就发现了他异于常人的记忆能力,听过看过的故事,能一字不差地复述;

另一方面,他小时候异常沉默,而且对声音极度敏感,家里银针落地的声响都会引起他很大反应。

对社交和人群适应不良的他,被父母当作“没礼貌”,为此他没少挨揍。

父母这种蛮横教育让他怨怼,水哥甚至在日记本里骂过妈妈。

随着年龄增长,水哥越来越活在自己的世界。

因为智力水平够高,他感觉自己读初中就具备了读大学的能力,于是高中三年玩着混过去,文化课基本荒废,直到高考到来。

水哥自己没想考大学,但父母对他有要求。

为了成全“父母的面子”,水哥选中了一个自己感兴趣且满足高标准的专业,清华美院最难考的专业:装潢。(一波高级凡尔赛加载中……)

最终,水哥以第一名考入清华美院。

水哥凭借超凡的能力既让父母满意,又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但他依然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到大,他一直在向父母的期待妥协,努力变成各种框架下的“优秀模板”,这深深压抑着他的天性。

在成为父亲以后,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的水哥,便将自己所受的教育全盘升级,用顺应和解放天性的方式培养女儿。

他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说:

“我养花嘛,能都在一个时间开吗?如果你的孩子迟迟不开花,没准儿是棵大树呢。”

多少人吐槽父母当年在教育中的误操作,在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又不知不觉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与其活在父母的影子里,将走偏的教育观继续传递下去,不如从现在开始反思,把教育方式改版升级。

最近,热Y扎和周轶君一起聊育儿话题时提到一个点,特别戳米粒妈。

周轶君说:“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

热Y扎则给了一个很棒的教育范本:

她在带女儿经过家门口的一个有点陡峭的斜坡时,女儿“噔”一下就下去了。

热Y扎一下子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比女儿大很多的年纪里,都只敢坐着滑下去。

于是她抓住机会告诉女儿,你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

这个小小的契机,让热Y扎直面了自己小时候的畏惧,同时弥补了童年没被鼓励和赞美过的缺憾。

《暗恋桃花源》里有句话:我还不懂孩子吗?我就是由孩子长大的。

其实理解孩子哪有这么难?只要把记忆拉回过往,看看曾经的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福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别忘了,你才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见天地,见众生

雯雯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但小学期间水哥对她成绩的要求却相对宽松——保持在班里第一梯队就可以,不用非做第一名。

此外,水哥每学期都会帮女儿请假一半的时间,带她去游山玩水。

一车二人,两个月就能跑十几个省。

爬沙山,女儿看到陌生的植物,水哥就开启AI科普模式,向女儿一一解释它的类目、习性、价值;

游鄱阳湖,在湖边捡到一块瓷片,随口便谈及人文历史;

登南丫岛,带女儿收集集装箱泄露事故的残留物;

探访古都,是教女儿翻阅五千年历史这本厚重的书;登高涉水,是教女儿学会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亲近自然,教女儿体悟人类生命的源起,感受宇宙级别的浪漫……

都说水哥是行走的百科全书,其实雯雯也早早就成了“小哲学家”。

在一个节目里,水哥问10岁的女儿:“你怕孤独吗?”

雯雯答:“不怕。”

水哥追问:“为什么?”

雯雯说:“一个人在哪都不可能是孤独的,他身边可能没人,但至少有生命吧?”

生命是万物有灵,也是历史长河的遥遥回音。

10岁的孩子,已然拥有如此领悟。

也无怪乎水哥豪言:“学校能学到的东西有限,学校能教的我都能教。”

他当然有资本有资格这样说,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做不到。

就像米粒妈在《黄多多又上热搜了,但我劝你别轻易羡慕她》中写过,

每个孩子的起点不同、环境不同、资源不同,没有必要盲目羡慕。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不能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却从来没想过一个问题:

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实现起来难度太大,认认真真陪伴孩子却很容易实现。

见天地、见众生,可以是带孩子去旅行、去游学,也可以是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博物馆涨知识、去美术馆提升审美。

丰富的体验不止在路上,更扎根于生活本身。

有底线,不设限

水哥还曾分享过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教育优先级。

他认为,教育先要重视体育,德育次之,而后是美育。

《风物之旅》节目期间,马伯庸分享了和水哥雯雯一起旅行的体验:

因为水哥和雯雯体力太好了,爬百级台阶,父女二人一马当先,其余众人在台阶下喘个不停,剪辑出来是水哥带女儿成功逃亡,一群“僵尸”在后奋起追击的即视感。

水哥觉得,身体是一切的前提,投身书海也好,探索世界也罢,都需要健康的体魄。

此外,水哥还带着孩子一起做公益。

他自诩“不务正业,闲人一个”,但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公益活动中。

环保、教育、扶贫……这些公益他不仅自己做,还带着女儿一起接触。

在公益的路上,雯雯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也看到了人类自我的困境,这给她的心灵带来了冲击,也让她逐步形成更加稳固的三观。

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下一步,水哥追求的是“审美体验”,也就是美育。

美育,关乎人一生的幸福感。

水哥的家是一个巨型博物馆——

自造亚马逊生态系统,原始森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超大的水族箱里,是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

各类标本、手工艺品堆满桌椅,雯雯都要感叹一句“作业都没地儿写了”。

在水哥打造的这个“乌托邦”里,雯雯是自由的,没有禁区。

有一回女儿顽皮,在墙上涂画上自己的名字,水哥一点要责怪的意思都没有,蹲下来陪女儿一起给这面墙“艺术加工”了一下,这大概是一次最特别的“墙绘”体验课~

其实美育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所谓的审美也从不高高在上。

说白了,重要的不是你给一幅画或一首诗的东西以多么深刻的解析,而是你能否能通过审美这件事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芬兰的教育让米粒妈印象深刻,那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地方。

有一堂课在森林里进行,老师给出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寻找“气味”,然后发挥想象力给闻到的植物起名字。

孩子们起的名字千奇百怪,那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体认。

还有天马行空的绘画课,没有美丑之分和优劣之比,尽情地开脑洞涂鸦就可以了。

在这样一个“为所欲为”的天地,孩子们发现了自己身上蕴藏的千万种可能。

作为父母真正该做的,不是让孩子达到某种理想状态,而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其好奇心与感受力,让他们自由而蓬勃地成长。

找到自己,然后拥抱世界。

作家莫言曾分享过童年的一件小事:

生活困难的时候,一家人难得有机会吃顿饺子,饺子个数也有限,每个人一碗都分不到。

但有一位陌生的老者行乞到家门口时,莫言的母亲却把自己那份饺子全给了对方。

这份淳朴的善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莫言很多年。

可见,孩子心灵的养分主要来源于生活,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医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杨氏太极拳24式教程口令_杨氏太极拳24式教程_观天下
下一篇:南通公租房申请材料一览|播资讯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