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县域小微产业链短板

来源:经济日报时间:2023-07-08 10:25:34


(资料图)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构建县域小微产业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县域小微产业链是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延长既有供应链、技术链和价值链,在县域内形成参与度广、带动能力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把产业价值留在县域内,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县域小微产业链,能够通过供应链解决县域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技术链提升竞争力,通过价值链促进县域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和百姓三方共赢。

但目前,县域小微产业链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部分产业链不长。产业辐射范围有限,农户参与度不够高,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各环节联系还不够紧密,品牌建设较为滞后。二是终端产品价格低,市场话语权不够强。以初级产品和低端产业为主,产业增值留在县域的比例较小,产业成长性较弱,对就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三是技术研发投入比较少,技术含量不太高。

对此,应明确县域小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发展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应按国家政策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县域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现有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工作,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县域传统特色产业由粗加工、中间品环节向制成品、品牌构建延伸,向研发、设计等领域拓展,提升传统特色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补齐短板,促进县域小微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供应链、技术链、价值链三个角度补链、延链、强链。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延链,就是延伸产业链;强链,就是让长板变得更长,增强发展主动权。应围绕县域产业链发展需求强化产业招商,培育能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兴工业。通过招商引资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并与现有产业配套形成协作关系。加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营造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创新环境,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在推动县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以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扶持重点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发展,使之成为县域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和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

因地制宜,培育符合本县域实际的小微产业链。围绕资金、空间、政策、劳动力、资源、成本6大要素,选择具有成长价值的县域小微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农业农村部试点开展的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推动发展县域产业链金融,提升金融助力产业链发展质效。搭建平台,建设信息交流、企科对接、要素对接等平台,聚合科技、资金、土地等要素。优化县域小微产业链发展政务环境,对符合县域小微产业链选择条件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作者:王克修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股价不符合地位!“从小吃到大”的国民零食品牌要退市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