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32万亩夏粮颗粒归仓!洛阳“三夏”麦收顺利结束

来源:洛阳网时间:2022-06-17 09:18:23

“三夏”大忙时节,河洛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5月27日小麦收获大规模开镰,到如今357.32万亩夏粮颗粒归仓,洛阳“三夏”麦收顺利结束。根据洛阳市农业农村部门对全市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调查,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均亩产、夏粮总产均有望超过去年和常年均水

众所周知,受去年“7·20”暴雨和秋汛不利影响,这一季小麦普遍晚播1个月左右。大面积晚播又如何成功“逆袭”?走进麦收一线,灾年丰收的密码渐渐揭开……

科技壮苗,促丰产丰收

“从一片汪洋到满地金黄,没想到,大灾之年能有如此好收成。”几天前,孟津会盟镇雷河村种粮大户雷贯强完成了500亩小麦收获,均亩产破千斤。

去年,地势低洼的黄河滩区受灾严重。往常在10月中旬就要播种的小麦,到11月份还没种上。种,还是不种?雷贯强也犹豫不定,“种,怕白搭了功夫;不种,好歹算是一季。”

雷贯强的摇摆,并非个例。“小麦生产事关口粮安全,必须背水一战。”洛阳市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刘军学说,针对历史罕见的晚播情况,他们拿出了一套量身定制的“四补一促”技术,通过“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一促到底”综合施策,全力保粮食、保丰收。

“去年冬前苗情调查,一类苗占比不到一成,堪称历史最差。”刘军学坦言。为实现促弱转壮,我市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部门成立“科技壮苗”小分队,不间断奔赴各地指导、培训。

“从出苗到分蘖,从返青到拔节,从孕穗到灌浆……每个阶段都有专家上门服务,苗情也是一个阶段一个样子。”雷贯强坦言,“超预期的大丰收,农技服务功不可没。”

种子芯片,促旱地挖潜

和雷贯强一样,宜阳县柳泉镇种粮大户王留雷也格外兴奋。今年麦收,在他承包的土地上,洛阳创造了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洛旱22”千亩示范方均亩产659.52公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话一点不假。”王留雷感慨,过去旱地种粮,好年景打800斤就是一大关,如今示范方的产量已经和水浇地相当。

“洛旱22”为何有如此能耐?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一语惊人:这个品种是在没有一滴水落到田里的苛刻条件下,培育出的抗旱节水新品种。别说人工灌溉,就连下雨天还要给试验田“打上雨伞”。

豫西山区丘陵广布、十年九旱。为了让靠天收的丘陵山坡地也能高产,洛阳农林科学院锚定旱作小麦育种主攻方向,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选育审定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品种37个。如今,“洛旱”系列已经成为全国旱地小麦育种的一面旗帜。

“时至今日,高产田挖潜空间越来越小,而旱地却有着很大的增产空间。”洛阳农林科学院院长赵红艺表示。未来,该院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培育更多抗旱小麦新品种,不仅把饭碗端得更牢,也让乡亲们种粮有更大的收益。

机收比武,促减损增效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麦收期间,纵横驰骋的联合收割机成为农家的好帮手。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6630台,机收率达到99.58%。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这里开通了农机云台,通过数据分析,云台可以有效调配、调度分布在各地的智能农机,极大提高了跨区机收效率。

与此同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全市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均设立农机绿色通道。针对部分外出农民工无法返乡的情况,各地还纷纷组织爱心机收服务队,帮助无劳动能力和困难家庭抢收小麦,赢得一片赞许。

“抓技术能促增产,抓减损也是促增产。”市农业局农机管理科科长程彦萍坦言,小麦机收环节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放大到全市357万亩,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今年,各地全面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尽最大努力把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夏粮丰收了,经济就托底了。”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仝宇鹏说。今年三夏丰收,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当前,我市抢抓农时,持续种足种好秋作物,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 实生 熊静 宋晓艳 通讯员 韩太国 王勇 文/图/视频)

标签: 洛阳三夏麦收 夏粮颗粒归仓 三夏大忙时节 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突发地震如何逃生避险? 洛阳市首个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
下一篇:安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高温津贴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5元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