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河南博物院准备了哪些文博大餐呢?

来源:正观新闻时间:2022-05-18 10:05:23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博物馆,看这所“大学校”是怎样把历史智慧告诉大众,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的。

文明传承力:方寸之间览千年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每到一个城市,很多人选择“打卡”博物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街头,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串联起这座“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历史文脉,“城中一日,阅尽千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最早的中国”的模样展现给世人;百年留声博物馆,老唱片与老式电影放映机,“声情并茂”述说变迁……

“博物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窗口,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见证。”洛阳博物馆讲解员李晨飞说,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肩负着追寻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

自2012年以来,湖北博物馆数量增至234家,均每年有9家新博物馆建成开放。“打卡”湖北省博物馆,“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厅一件件曾国墓葬、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娓娓道出未被史书所记载的曾国700余年历史文化。

5月1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者观看展出的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

在新疆,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如手风琴文化展示馆、昌吉恐龙馆、布茹玛汗·毛勒朵戍边馆、独库公路博物馆等,规模不大,各具特色,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科教中心的重要支撑,展现出新疆历史人文遗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位于新疆伊宁市的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伊犁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百年前,林则徐流放新疆伊犁,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表现出伟大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每一位来参观的人。

“知来处,明去处”,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人们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

科技创新力:蕴藏的文化精神鲜活起来

科技、新潮、时尚……如今的博物馆,早已摆脱传统的印象。新技术、新手段、新创意运用,吸引着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

上海设计师朱韶俊经常“云游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开发的“云游敦煌”,是他在创作瓶颈期汲取灵感的地方。他说:“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运用与人物形态流传千年仍不过时,博物馆中的古典美学给我很多创作灵感。”

线上博物馆突破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各种限制,让文物和历史触手可及。

北京天文馆公共服务部主任孟洁说,自2020年疫情以来,北京天文馆在线上开辟了多个主题专栏,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天文知识。开展70余场直播活动,均点击量超过十万人次,其中2020年“金环日食”天象直播最受欢迎,单次直播全网点击量超过1.6亿人次。

现代科技正在将博物馆从观摩转变为互动和参与的空间。

2022年初,河南博物院上线全国首个文物“AR弹幕”服务,让“Z世代”们直呼“过瘾”。在博物馆观赏文物的同时,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打卡并发送“弹幕”,分享此刻文物带给自己的启发。

年来,位于武汉市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借助高清数码相机和全景云台,利用全景采集技术,对遗址全貌、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进行了全景复原,以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展厅风貌,为观众提供全视角、沉浸式游览体验。

传承创新、科技赋能,“让文物会说话”,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其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大学校”影响力:功能不断丰富

特色展陈、研学讲座、休闲娱乐……昔日稍显“高冷小众”的博物馆,已然成为一所“大学校”,其所承担的功能在不断丰富。

“你看这个彩陶罐子,它的花纹与疆外很多省份出土的文物很相似,新疆自古就与中原有着密切往来……”16日,“流动博物馆”走进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也木勒镇,当地群众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历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于志勇说,“流动博物馆”还将继续走进校园,走偏远地区群众身边,将“历史课堂”开在全疆各地。

立夏之后,中原大地麦浪翻滚。在河南郑州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座“麦田里的博物馆”里,贾湖骨笛化身“乐队主唱”,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组成“女子天团”,用“网言网语”讲述文明传承的故事。

“麦田里的博物馆”由河南博物院牵头、联合河南省内12家博物馆共同打造。“通过联合各地的博物馆开展‘云课堂’及各色研学活动,孩子们足不出市就可领略多地的历史文化,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而又无比强大的。”李晨飞说。

学生们在洛阳博物馆参加主题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这里亲身感受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力量。”

守护文化根脉、记录文明发展、开启美好未来。这就是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那在5月18日,河南博物院准备了哪些文博大餐呢?围绕着今年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河南博物院将开展社会教育、华夏古乐、文化创意等多个板块的活动。

社会教育:开展三大主题线上活动

“博物馆的力量”主题要求博物馆发挥其巨大的文化驱动力和创造力,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传播方式,优化服务供给,发挥博物馆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的阵地作用,彰显独特的影响力。

社会教育方面,结合博物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实践,社会教育部活化博物馆教育资源,河南博物院将开展“感知博物馆的力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活动、“招募志愿者,服务我先行”等三大主题的线上活动,让公众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感知博物馆的力量”。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推出“约会博物馆 感受文化力量”直播,在首席讲解员带领下云端逛馆,让博物馆的力量无边界延伸。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发挥河南博物院历史教室连锁优势,围绕主题在河南博物院等5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历史教室线上课程之‘红色展览·最美声音’”。

依托“中原文化传承系列千秋英烈篇”图片流动展,由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顶山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安阳博物馆5家展览主办单位以音频的形式呈现,用“最美声音”带领观众线上感受党的百年苦难辉煌历史,深化拓展党史学教育成果。

此外,河南博物院官网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上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线上河南博物院青少年教育课程”专题,数字赋能,跨界融合,让历史图景生动再现。此课程是依托丰富馆藏精心设计、倾力打造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项目,也是在遵循博物馆学发展规律对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的升级。后疫情时代,全国博物馆在各个领域进行着有益探索,充分发挥着教育功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招募志愿者,服务我先行”。5月18日,启动河南博物院2022年度志愿者线上招募,举办“我用我心讲党史”教育活动,开展“豫博红”志愿服务,为公众提供义务讲解、教育互动、咨询引导、文明参观倡导等多项服务。

华夏古乐:奏响古乐新声

从自己做乐器、找谱子开始,再进行演奏,还要做音乐考古、学术研究……这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日常。

22年来,古乐团专注于复原古乐器、古乐曲,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不仅能观看,还能够聆听历史。如今,乐团还尝试网络直播,创新演绎流行音乐、经典名曲等,奏响古乐新声。

5月18日11:00;16:00,华夏古乐团将在河南博物院主展厅一楼西侧华夏古乐厅演奏“金石新声——2022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古乐赏听会”,用中原古代金石之声创编演奏展示中原古代音乐文化风貌的古代乐曲以及演奏表现新时代发展进步的现代乐曲。

文化创意:活动丰富亮点多多

文化创意活动可谓亮点多多,包括豫博文创入驻TIKTOK、河南博物院×只有河南“麦田里的博物馆”、发售数字文创等。

豫博文创入驻TIKTOK。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在2021年就已远销加拿大,在华人商超上架后即可收获了一批粉丝,得到了激烈的回应。为了能够服务到世界各地的华人学子,豫博文创再次走出国门,应TIKTOK邀请,入驻英区直播间,“Digging Toy”再次“出圈”,向海外观众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河南博物院×只有河南“麦田里的博物馆”。“麦田里的博物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博物院牵头组织联合全省各地市12家博物馆一同参展,众多文物(仿制品)在“只有河南 ·戏剧幻城”的麦田里展示。

多款数字文创惊喜上线。博物馆是让我们了解过去,发现以及接受未来新思想的圣地。今年,博物馆在数字化和创新方面方面正在逐渐显示出自己的力量。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豫博文创将会在天猫、鲸探等台发售数字文创,用“科技+创意”的方式将文物活化,让“古”的内容以“新”的姿态与大家见面。

此外,河南博物院将登录小红书,大家喜爱的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包括考古盲盒、仕女乐队盲盒、传拓盲盒、文物修复大师等“动态文创”产品均已上线小红书“河南博物院旗舰店”,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除此之外,还有棒棒糖、书签、冰箱贴、国潮包包、饰品等贯彻“精致美学”理念的文创产品。现在上线发布笔记并@河南博物院还有机会获得宠粉福利“考古盲盒”。

(cqh综合:正观新闻记者 秦华 文 李焱 图、新华社)

标签: 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力量 国际博物馆日 河南博物院准备了哪些文博大餐 河南博物院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在西安发生“井盖吃人”后 郑州市是否开展了相关安全检查工作呢?
下一篇:今年合肥安排840万元奖补资金 建设供肥蔬菜基地项目50个

精彩图集(热图)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