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里的新生活④丨游客爱上玩泥巴 土陶人家客盈门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时间:2023-07-06 23:32:30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哇,太美了!”“艺术精品,名不虚传!”7月6日,走进喀什高台民居一户“高崖上的土陶人家”,满屋子里的土陶制品令游客纷纷赞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4日,吐尔逊·肉斯坦木老人在“高崖上的土陶人家”小院与游客喝茶聊天,讲喀什土陶的特点。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摄

小院里,坐在轴盘前的吐尔逊·肉斯坦木老人左手轻轻托着陶泥,右手中指和食指按压陶泥中间和边缘。轴盘快速旋转,一个古朴的陶罐渐渐成型……

在老人的手里,柔软的陶泥似乎有了生命,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土陶半成品就出现在游客眼前。

“我所有的技艺都在手上。”吐尔逊的语气里带着些许骄傲,“一天不摸陶土,就会心情烦躁。”

新疆土陶技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并流传至今,被称为“泥巴艺术”。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历经千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艺都是言传身教,每件陶器都是孤品。”吐尔逊老人制作土陶的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靠手感和经验。

“越精细的活,越要精益求精;越繁琐的工序,越要有耐心。”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让吐尔逊对这门手艺有了超乎常人的体会。

吐尔逊·肉斯坦木老人在“高崖上的土陶人家”小院中休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 摄

今年72岁的吐尔逊出生于土陶世家,是家族土陶工坊的第七代传人,也是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他从小就爱玩泥巴,一“玩”就是一辈子,“玩”出了神来之技,“玩”成了“泥巴艺术家”,“玩”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吐尔逊兄弟姐妹多,但是他是祖辈手艺的唯一传承人。

“我曾担心这项技艺要在自己手中失传。”吐尔逊说,过去喀什每户人家都有土陶制品,或盘或杯、或碗或瓶。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瓷器、不锈钢餐具等家居用品迅速普及,土陶不再是生活必需品,年轻人也无心传承。

喀什古城景区成为5A级旅游景区之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土陶制品日益受到游客喜爱。

“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已没有什么问题。我终于不再为这个事情烦恼了。”吐尔逊说,“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得以完整保留,现在成了喀什旅游的一张名片。”

土陶焕发生机,不少人对这一古老技艺产生兴趣。老人欣慰不已,倾囊传授。

7月4日,游客在“高崖上的土陶人家”展示厅挑选土陶工艺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韩沁言 摄

“这是一位浙江游客自己制作的,已烧制好了,今天寄给他们。”吐尔逊的女儿阿依木沙古丽·吐尔逊说,“来参观和参与土陶制作的游客越来越多,父亲这些年都非常高兴。”

“我希望这门技艺今后还能有创新,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好。”吐尔逊说。

“高崖上的土陶人家”如今的生意很红火,吐尔逊一家人均月收入5000元。“现在古城的旅游没有淡季,收益还是挺不错的。”吐尔逊说。

黄昏时分,喀什古城夕阳低垂,“高崖上的土陶人家”恢复了宁静。此刻,沉浸在丝绸之路千年时光中的喀什,继续在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前行。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疆总站记者首次探秘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藏羚羊产仔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图集(热图)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