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版金融骗局:度小满教你防范新型诈骗陷阱

来源:榕城网时间:2022-02-08 12:30:31

年关将至,各类金融诈骗活动也正在呈现高发趋势。犯罪分子们利用人们年底的忙碌与焦躁情绪,精心炮制各类金融骗局,往往让人防不胜防。为普及互联网金融骗局知识,近日,度小满总结了2021版的金融骗局案例,希望以此警示初次接触理财的新投资者们。

2021年1月26日,W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在某金融消费平台上有一个学生贷账号需要注销,如果不注销会影响今后的征信及银行贷款业务办理,还要附加利息。W女士听闻之后,很是焦虑,担心真的如对方所言,后续影响自己征信,所以赶忙在对方的指引下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企业微信,并下载其贷款APP,在该APP上申请额度并借款3万元,随后对方要求W女士将这笔钱转至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后,对方又以W女士在某些软件APP上都有账号存在并需要注销为由,继续诱导W女士在这些APP软件上申请额度并转账,经历过一连串事情之后,W女士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对,自己可能被骗,再联系对方,已然联系不上,便赶忙报警。

度小满提示,冒充贷款平台客服进行诈骗,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他们会利用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不足的弱点,以需要注销账号、个人信用、在平台有贷款余额等理由威胁和诱导进行诈骗,如另外一位王先生,有使用信用卡习惯,一天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让其加qq号,并要求刘先生交纳3000元保证金,威胁称如果没有借贷需求,就属于失信人员,会将拉黑其征信,还会向各大银行张贴身份信息,让其变成老赖。重视信用的王先生,吓得赶紧交了钱,知道对方消失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我们都不难感觉到,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骗子们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归根结底是因为公众的金融素质不够高,警惕性不够强,缺乏基本的金融诈骗抵御能力,而骗子们也正是通过信息差,瞄准了人们的畏惧心里,威胁其贷款,并借机收取各项费用,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对此,度小满希望能通过实际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未知来电切勿轻易相信;查看贷款机构是否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联系方式;绝对不要轻易将款项转入个人账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一村资本伙伴1月资讯汇总(部分合辑)
下一篇:全网求的冰墩墩攻略来了!

精彩图集(热图)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